您现在的位置: 小麦_小麦种类_小麦食品 >> 小麦种类 >> 正文

警惕小麦赤霉病发生,多地已经拉响预

  • 来源:不详
  • 时间:2024/10/2 11:16:15

小麦赤霉病,也被称为麦穗枯、烂麦头、红麦头,是小麦主要病害之一,春季湿润多雨的环境下受害严重。

小麦赤霉病主要引起苗枯、穗腐、茎基腐和秆腐等,其中以穗腐危害最大。最初在小穗颖片上产生水渍状淡褐色斑点,逐渐扩大至整个小穗,病斑颜色加深,呈褐色或深褐色,潮湿时产生粉红色霉层。病穗的籽粒发病后变褐色,在发病后期,病部产生黑色小颗粒。轻病株麦穗发病率在10%~20%,重病株会达到80%~%,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质量。

小麦赤霉病是一种真菌病害,其病原菌为镰刀菌属的多种真菌。小麦赤霉病的发病适宜温度在15°C到28°C之间。相对湿度超过70%易发病。小麦抽穗扬花期,空气潮湿多雨有利于病菌侵染,病害发生更严重。此外,小麦品种抗病性差,种植密度过大,田间通风透光不良,氮肥施用过多等因素也会加重病害发生。

小麦赤霉病防治方法:1.选用抗病品种,合理排灌,避免大水漫灌,降低田间湿度,提高植株抗病能力。及时清理病残体,减少菌源数量。

2.在小麦扬花初期,每亩喷施70%甲基硫菌灵多保净60克,或43%戊唑醇悬浮剂金有望20克,或25%氰烯菌酯悬浮剂克,兑水30公斤进行喷雾,可有效预防赤霉病的发生。

在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,还可选用25%咪鲜胺多菌灵拢总好60克、30%丙硫菌唑40毫升,或20%氟唑菌酰羟胺40毫升,兑水30公斤喷雾,每隔5-7天喷药1次,可有效防治小麦赤霉病。建议科学混用万帅羟烯腺嘌呤,芸苔素内酯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氨基酸水剂、腐植酸旺多多、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,达到一喷多效、单产提升的效果。

需要注意的是,在喷施化学药剂时最好选择晴天、无风的天气进行施药,避免在雨天或露水未干时施药,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。



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 http://www.jtwfh.com/xmzl/15124.html

Copyright © 2012-2020 小麦_小麦种类_小麦食品版权所有

现在时间: